坛丘境内,历史上有2个小集镇,即坛丘镇区和南塘港。2000年7月,坛丘镇与盛泽镇合并时,坛丘境内有3个居委会,23个行政村。
坛丘集镇早在南宋嘉定中(1208~1224年)就建岳祠禅院,元延祐四年(1317年),建莲云桥。清乾隆《震泽县志》疆土卷四中记载:“徐志将莫志的3个市增加至7个,檀邱市在其中。”坛丘镇在县境南部,古称檀邱、檀溪,据传,元末明初,坛丘为屯兵之地,几遭兵燹,居民遇害后埋东、西两坟场,形成一片荒丘。幸存者以土筑坛祭祀,故称坛丘。
一、区域概况
清乾隆《吴江县志》中记载:“凡镇七市十盖,自明初之我朝三百余年间,民物滋丰,工商辐辏月异而岁不同此。”据此,明成化年间(1465~1487年),坛丘已成市,镇上居民四五十家,有南北走向的坛丘港(弥陀港)、小庙港,东西走向的清风港(东村港)、明月港(西村港)。这4条港把整个坛丘划成宠(仲)字、献字、小恥(耻)、烟字、辱(熟)字等5只圩。5只圩全属澄源上乡十八都。圩之间有莲云桥、弥陀桥、明月桥、清(青)风桥、观音桥(小庙桥)等桥贯通。明嘉靖年间(1522~1566年),坛丘居民倍增,镇内居民以铁业、铜业、瓦工业、木坊业、乐艺业为主。民国18年(1929年),坛丘为镇。民国23年,坛丘为乡。民国期间,坛丘镇区东至莲花庵,南到南圣(胜)堂,西至观音堂,北达鸭蛋浜,面积0.12平方公里。1985年,镇区扩展,东到烧香港,南至盛(泽)坛(丘)公路,西到新兴路,北至鸭蛋浜,面积0.45平方公里,居民239户,人口953人。2000年7月,坛丘镇区东到烂溪,南到自来水厂南50米,西至梅坛公路,北到赵家坝、大洋港,面积1.2平方公里。镇上有桥东、桥西、银匠湾3个居委会,居民795户,人口1982人。
二、市镇建设
1950年,莲花庵处建蚕种催青室,清风南街向东延伸。1956年,南圣堂改建为粮管所、粮店,明月南街向南延伸。1958年,拆掉岳祠禅院(俗称大庙),改建为大会堂、中心小学,镇区向北延伸;拆小庙,建机电站,镇区向东扩展。1962年,老鼠坝筑坝,大耻圩、小耻圩合并为耻字圩,镇区向南扩展。70年代,随着社办工业的兴起,镇区向外围拓展。1981年,镇区修筑坛丘港驳岸及明月港南岸,铺设庙弄下水道,平整大会堂门前场地,形成火通街商业集贸中心。1984年,盛坛公路(简称盛坛路)通车,进镇银河路开始建造,镇上企事业单位向外发展。坛丘供销社拆除清风南街下滩房建百货大楼(百货商场);粮管所到亭心村莫斯湾征地建粮库;邮电所、农行易地建在盛坛路边。1986年,乡政府从坛丘港西,俞家墙门搬迁至盛坛路北,花园浜边;新兴路、坛南公路(坛丘至南麻,简称坛南路)建成;丝厂建成银丝桥,厂区向盛坛路边扩展。1987年,镇上建银河桥,镇区向老镇四周发展。1991年,调整集镇总体规划并获县批准。从此,行政办公大楼建在盛坛路北,依次向东发展;厂房建在盛坛路南,向东发展。1992年,拓宽盛坛路,筑工厂北路、工厂南路;在盛坛路两旁建商店、住宅小区。1995年,易地建造坛丘大桥;大桥两端为经济开发区。1996年,再次更新坛丘镇区总体规划。1997年,镇政府办公室再次往东搬迁至盛坛路北,工厂北路西。是年,坛丘港西,华洋桥旁的坛丘农贸市场建成启用;坛丘卫生院易地建造在坛丘港西。1998年,开始建华洋住宅小区。2000年7月,坛丘镇西已形成希望、华洋2个居民小区。
三、经济贸易
明成化中(1465~1487年),坛丘已称市,丝织业比较发达,与丝织配套的商店、作坊较多。外来生活商店、医药商店、食品业都逐渐发展起来。沿港两岸以岳祠禅院为中心,向东西南北扩展,商号林立,店面相连。清末民初,商业发展迅猛,牌楼下茶馆店创办于清咸丰年间(1851~1861年)。西村金天顺豆腐店创办于清咸丰五年(1855年)。童仁泰药店创办于光绪年间(1875~1908年)、芝仁堂药店也创办于清朝。有名的南货店有万昌仁、鼎丰泰、祥泰,均于清末民初开设,他们生产的大水糕最为有名。民国时,坛丘集镇的小手工业较发达,有竹器店、筘店、梭子店、打线店、铁匠铺、木匠店(含圆作打桶,椿作水车配件)、佛匠店等。商业、服务业有丝行、布摊、染坊店、理发店、茶馆、豆腐店、米行、腌腊店、鲜肉店、鱼行、南北杂货店、酒酱、茶叶店、糕团小吃店,饭、菜、酒店等。另有糙纸厂2家,米厂1家。1954年,集镇建起首个茧站。1956年,公私合营,原有店铺合并,有鸿运楼酒菜馆、理发店、酒酱店、南货店、小百货店,店址在火通街上。原有小手工业,组建成铁业、木业、竹业、缝纫、白铁、鞋业等社,以及弹花组、丝织厂。1958年,公社建机电站、农具修理厂、碾米厂、饲料加工厂、种兔场,坛东、坛西机房。1959年,公社办起酒厂、芦苇(菲)厂、铁工厂。1960年,公社办化工厂、丝绸厂、机械厂。1961年,公社建机灌站,办食品加工厂。1970年,公社办缫丝厂。1974年,公社办五金厂、农具厂。1975年,公社办塑料厂,工业办公室成立。1976年,公社办农机修造厂,后改为轻纺机械厂。1979年,公社办水泥制品厂,建筑工程队成立。至1979年,镇上工厂有13家,职工805人;坛丘供销社在东村建农副产品收购站(采购商店),银匠湾建食品站,老鼠坝建生产资料、生活资料商店;坛丘粮管所,在老鼠坝靠西口两岸建库房、办公室。1984年,坛丘供销社在清风南街建百货商场;坛丘邮电支局在盛坛路北、银河路东建邮电大楼;坛丘粮管所在盛坛路北、坛丘港东建办公楼;坛丘中学开始向坛丘港西发展。1985年,工厂有15家,工人1589人。1986年,镇上新开1家绸厂、1家面料厂;缫丝厂向南发展;塑料厂、家电厂易地建造。1991年底,坛丘农行、农村信用社、交通大楼、商贸大楼、农贸市场、小商品市场先后建成启用,商业中心从火通街移至银河路。1995年,镇办企业12家,工人2275人。1997年,农贸市场西移至华洋桥西南;新兴路东、西两边建造各种商业营业房及商住房,开出各种商店,有电信器材、钢材、装潢、家具、服装、修理、饮食、水果、药店及大小超市。 1998年起,乡镇企业转制,私人购买厂房建商业用房,盛坛路集镇段,建造各种营业房。2000年7月,镇区较大企业有江苏华佳集团、吴月齿轮织造有限公司、荣翔喷水织造厂、伟江纺织纺机有限公司、白龙桥丝织厂、旺申纺织厂、盛虹染厂、新光喷水织造厂、银河丝织有限公司、正峰织造厂、华润织造有限公司、联宇牛津布厂等,中、小企业二三十家。
四、社会事业
(一)小学
民国2年(1913年)2月,俞湘奏创办坛丘国民小学于岳祠禅院后埭(大悲阁),民国14年时简称严四校[1]。民国15年3月,坛丘民众创办秀州第六小学于老鼠坝基督教堂。民国38年5月,坛丘镇小学1所,1950年2月,更名为坛丘区中心小学, 下辖坛丘、南麻、南塘、龙泉、大谢5个片的小学。1993年8月,中心小学整体从坛丘港东的献字圩搬迁至港西熟字圩,开始逐年对村小进行撤并调整。1998年2月24日,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验收。2000年7月,中心小学有班级20个,学生934人,教职员工43人,占地面积17820平方米,建筑面积4909平方米。
(二)幼儿园
1951年2月,中心小学招收春季预备班(俗称半年级),1952年9月,区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。1982年9月,幼儿班搬迁至公社催青室,更名为吴江县坛丘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。1993年8月,原中心小学的校舍全部转给幼儿园,是年10月,中心幼儿园被吴江市教委命名为二类幼儿园。1999年1月通过吴江市一类幼儿园的达标验收。2000年7月,幼儿园有班级7个,幼儿222人,教职员工25人,占地面积4314平方米,建筑面积2632平方米。
(三)中学
1958年4月,坛丘公社办起农业中学。1968年2月,公社开办初级中学,为坛丘“五七”中学。1970年9月,坛丘“五七”中学创办高中班。1980年7月,高中班停办。1982年,撤销高中部,开设纺织专业的职业高中班,1989年8月,坛丘中学从坛丘港东献字圩搬迁至港西烟字圩,原校舍转给中心小学。1998年2月24日,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检查验收。2000年7月,坛丘中学有班级18个,学生810人,教职员工58人,占地面积25753平方米,建筑面积6883平方米。
(四)医院
新中国成立初,镇上有私人诊所12家,中西药店6家。1952年冬,区办妇幼保健站。1956年6月,公私合营,私人联合诊所成立。1958年9月,更名为公社民办医院,1959年7月,更名为坛丘公社医院。1966年,更名为坛丘卫生院。1980年7月,易地建造10楼10底,病床16张。1981年,医院设立医务、防保、后勤组。1983年9月,医院更名为坛丘乡卫生院。1990年,卫生院增设心电图、B超室。1994年,坛丘乡卫生院更名为坛丘镇卫生院。1995年12月,坛丘镇卫生院被苏州市卫生局评为国家一级乙等卫生院。1997年10月,易地建造3层新医院,占地面积7333.7平方米,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,病床18张,医务人员及职工28人,其中外技人员25人。2000年7月,镇卫生院设: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口腔科等临床科室;医技科室有检验、放射、B超、心电图室等。
(五)交通
小集镇上港多,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,港是主要交通要道。民国18年(1929年)8月,乌镇至盛泽的翔兴班轮船途经坛丘并停靠。清风桥东的清风北街,是过往航船停靠的码头。1953年,建造吴家湾码头,过境的乌苏班轮船停靠于此。1966年,明月南街建造轮船码头(吴家湾码头停用)。1980年2月,坛丘交管站成立。1983年8月,开始建汽车站于盛坛公路北侧银河路西的入镇口。1985年6月,交管站更名为交管所。1985年,坛丘开通苏州班车;翌年3月,开通上海班车,交通工具由以船为主改为以车为主。1987年,坛丘港停航。1991年,老鼠坝建首个停车场。1994年10月1日,汽车站易地建造在坛丘港西熟字圩上,原汽车站由坛丘交管所在1995年10月建造成交通大楼。1997年,停车场易地建造在华洋桥边的农贸市场外。1998年,坛丘镇通公交车。至1999年,全镇有轿车、货车、农用车等500多辆。
(六)邮电
民国21年(1932年)2月3日,坛丘通电话。民国36年,坛丘设邮政代办所,邮件由航船捎带。1953年起,邮件由过境轮船捎带。1958年,坛丘邮电所成立,附设在公社。1972年,坛丘在坛丘港东,大会堂西建邮电所。1984年,邮电所在盛坛公路北侧、银河路东的入镇口易地建造邮电大楼。1985年1月10日,邮电局开通半自动拨号电话。1985年7月,邮件由汽车运送。1987年12月26日,邮电局开通国内直拨,设500门准电子交换机。1988年,实行邮政编码,为215227。1990年1月3日,邮电局开通国际直拨。1993年8月,坛丘开通移动通信业务。1995年5月,坛丘邮电支局在盛坛公路南侧,华佳集团对面再次建造新邮电大楼。1995年12月7日零时,电话从6位升7位,并启用长途区号0512,每百人有电话7.92部。1998年,程控自动交换机容量8000门,每百人有电话16.7部。2000年7月,镇上设邮政简易信箱3处,公用电话23处,电话26部,邮电职工16人,邮电所面积1926.57平方米。
(七)其他
2000年7月,坛丘镇的文化中心设有图书馆、阅览室、歌舞厅、国民体质检测站。另外,镇上还有日供水量1万吨的自来水厂1家,3.5万千伏安变电站1所,有线广播电视站1所。